![]() |
野百合之於魯凱族,野牡丹是高士族人的代表。野百合的春天有人傳唱,野
牡丹的春天呢?永久屋工程一再延宕,高士族人該如盼望將來。屏南地區人
民永遠只是「站尾包衰」,盼不到政府的關愛及社會的憐憫。
|
永久屋工期再延宕 災民對未來該如何盼望
李德福表示,永久屋施工期一再延長,最主要是受到氣候及地質的影響。高士永久屋基地位於過去日治時代的舊高士部落,冬季為東北季風迎風面,夏季則受颱風影響,也因這兩項天然因素,造成工程施作上的困難,加上因施工的關係,土質較鬆軟,碰上降雨季節,延著道路刷而下的泥土,造成路面泥濘難行,增加工程車輛及工人的施工難度。
![]() |
蓋在稜線上的西側基地,是東北季風最強勁的地方。 |
![]() |
東側基地,工程進度仍在公共工程,排水溝、檔土牆等施作階段,房子的影
子還看不到。
|
全國成指出,展望會的資金是靠著民間所捐助,展望會也必須對捐款者負責。該由政府負擔的,就讓政府優先來做,不足的部份,才由民間單位協助。NGO團體的產生是用以補政府的「不足」,而非取代。
「非人」安置未解決 高士盼外界持援改善災民住居
經過莫拉克新聞網記者多次報導安置所內「非人」的住居環境,但仍不見改善,災民們仍過著悶熱、衛生環境差、沒有隱私的生活。村長李德福說:「安置中心的災民很期待可以趕快搬上去,可是因為工程延宕的關係,他們也是很無奈。整個安置中心的配置比較狹小,家戶的部份,差不多三坪就住了五個人,夫妻及子女都共同生活在小小地空間。」內政部在部落內雖設有生活重建中心,但對於解決災民問題僅於社福輸送及關懷訪視,對於解決災民生活的問題仍然有限。
![]() |
家庭式,僅兩三坪,全加大大小小全擠在裡面。 |
住在安置所通舖的居民,過著衛生條件差、悶熱、無隱私的生活(一) |
住在安置所通舖的居民,過著衛生條件差、悶熱、無隱私的生活(二) |
放置物資的倉庫,也是殘破不堪。高士期盼政府或是民間團體協助改善。 |
倘若回歸正常機制,透過上網公開招標、發包等程序,永久屋興建工期勢必延長,世展會也無法預估何時才能完成。而最無奈的,還是住在安置所的災民,何時才能夠有個「家」。李德福表示,希望政府或是一些單位可以協助蓋一些組合屋或是臨時屋,來解決目前災民居住的問題,也可以作為未來萬一發生災難時的避難屋。[註]
回顧過去一年多,高士部落是最早被劃定特定區域,對於政府政策也多配合,但卻是最不被關心的地方,不只是高士,還有八瑤、中間路等部落皆是如此,他們甚至天真的以為,他們比其他地方幸運,因為他們沒有死人。殊不知政府過去收了他們的獵場,佔了他們的耕地,現在連他們的「家」都岌岌可危。相較其他收災的原鄉部落,難道只有會哭會鬧的孩子才能討到糖吃嗎?乖孩子,只能被排除在角落暗自哭泣。
![]() |
部落裡有位老人家說,舊部落裡這個棚架的位置,就是以前他的家的位置。 |
![]() |
在通往舊部落的古道上,回頭鳥瞰現在的高士村。 |
![]() |
舊部落的視野開闊,天氣好時,連遠方的蘭嶼都看清楚。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