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即將屆滿週年的前夕,佳冬鄉三山國王廟前的廣場,放映屏東紀錄片工作者邱才彥老師的作品,紀錄這一年來的災區居民的生活及心路歷程。廣場聚集了許多居民,他們時而大笑,時而靜默,時而托腮,時而拭淚,放映結束,彼此相視,互道:「老兄弟,辛苦了」
八八週年,政府要誇耀政績,媒體要特別報導,還有人說要帶原住民去總統府前睡覺。在佳冬養魚養了四十多年的賴老漁告訴記者說:「什麼八八週年,那是台北人自己的想像,週年,不過就是『度晬』和『作忌』。」話畢,便點起香煙,坐在圍竿上,看著前方的螢幕上演家鄉的故事,這是受災村莊對於八八週年的紀念。
同步刊登:
88news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 (8) 林邊、佳冬-當養殖王國持續淹水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 (8) 林邊、佳冬-當養殖王國持續淹水
致災原因 天作孽?人造業?
98年8月8日清晨四點三十分,負責看管水閘門的4名鐵路局工作人員打電話給鄉公所,告知「閘門擋不住了」。清晨五點,來了第二通電話「閘門潰堤」,隨後這4名工作人員便音訊全無,洪水衝破堤防,漫延兩岸,林邊佳冬先後淪陷。
清華學院曾晴賢教授在災後所作「林邊溪沿岸堤防潰堤原因報告書」中詳細地羅列了造成林邊溪潰堤的六大致災原因,直指林邊溪的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未盡管理之責以及鐵路局的工程疏失。
當外界一片指責謾罵聲中,林邊鄉親開頭仍會告訴你說,雨,下太大了。
梅雨鋒面來臨 考驗災後的林邊佳冬
關於災後的林邊人最關心什麼?問十個人,十個人都會說,「會不會再淹水」。並且具體告訴你,排水系統怎麼樣又怎麼樣,堤防應該怎樣。林邊鄉鄉民代表陳春貴表示,八八水災造成林邊鄉淹水的恐懼感還是存在,只要聽到下雨,大家就「挫勒等」。他感慨地說道:「林邊本來是有名的黑珍珠的故鄉及海鮮的故鄉,現在被人說林邊是淹水的故鄉,對林邊人是很大很大的…打擊。」
今年五月底至六月初,歷經三次梅雨鋒面來襲,瞬間豪大雨量造成林邊地區局部積水,其間適逢村長選舉,幾位剛當選的村長,還來不及放鞭炮,就開始巡視庄頭和堤防,形成支持者等不到當選人慶功的有趣景況。然而,這連續三週的梅雨考驗,也讓屏東縣政府及林邊鄉公所在颱風季節來臨前,先來了一場模擬考。
新任的林邊鄉長鄭信政,參選時就以「防治淹水」為期競選政見,甫上任便兩度下修了抽水站啟動的標準,他說:「以往抽水站必須等到抽水站內的滯洪池高度達180公分,抽水站才會啟動抽水,但實際上,等到180公分的時候,水早就淹到路面了。於是先後兩次下修抽水站的抽水標準,現在只要滯洪池高度達120公分,抽水站就會啟動抽水功能。」家住在光林村堤防邊的居民蔡阿嬤感受最深,她說:「這次真的抽水抽的有徹底,下這麼大的雨,連那邊(指對門鄰居門口),最低的地方水都沒積起來。」
鄭信政仍表示,林邊遇雨則淹的問題雖有改善,但局部地區積水的問題。他說:「會造成局部淹水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當時臺鐵為了緊急搶通鐵路運輸,將鐵路底下的排水箱函堵住而造成積水;二是部份居民為防範淹水,將住屋加高或整修時,將屋前坡檻掩蓋或隨其高度自然提升,致使巷道排水流量減緩。第三,造成台17線也淹水的原因,就是林邊大排裡面還有很多之前養殖用的塑膠管沒有移除以及台17線的側溝排水沒有辦法順利排到大排,日前也就林邊大排裡的塑膠管以逕行拆除了。」
臺鐵復駛工程堵塞排水涵洞,遇大雨光林村部份仍積水
光林村長劉益昌表示,臺鐵堵塞了排水涵洞,只要來場西北雨,製冰廠到鐵路這個區塊就會積水,雖然現在有一台常駐的抽水機,但雨大的時候還是會淹起來。鄉公所多次協調鐵路局與鐵改局,都流於互踢皮球的狀況。終於在7月29日,在立委王進士的促成下,鄉公所與鐵改局、鐵路局共同會勘被堵住的排水涵洞並研議解決方案。
最後決議,由鐵改局負責改善工程,先在低窪處挖槽蓄水,將區域內積水導入蓄水槽,再由抽水機抽出,以暫時解決局部淹水問題。但是,根本解決之道,必須等鐵路高架工程完工之後,方能進行排水系統的重劃,問題才能獲得改善。鐵改局表示,民國100年底才能完成全線通車。
台17線側溝排水不良問題,待養工處出面解決
另外,台17線路面每逢大雨就淹水,問題就出在台17線側溝排水不良。林邊鄉長鄭信政說,6月14日,屏東縣水利處處長謝勝信巡視林邊大排時,即向謝勝信反應省道台17線側溝排水不良的問題,謝處長承諾將正式行文給公路總局,儘速解決側溝排水的問題。時至今日,台17線側溝排水問題仍舊未獲改善,路面還是淹水了。讓人不禁質疑,屏東縣政府水利處的公文到底躺在哪裡?
負責台17線養護工作的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潮州工務段副段長張彥成則表示,側溝都有在清理,只有私人(汽車旅館)要排入側溝的部份不在責任範圍內。他說:「哪一段的排水本來就不好,都要靠抽水。如果居民有這樣反應,會再請包商去巡視。」
佳冬羌園地勢低窪,大潮加大雨必淹
佳冬鄉易淹水的羌園地區,地勢低窪,每逢大雨超過四、五小時就會淹水,成為每次颱風來時,各家新聞媒體首選的連線地點。7月27日,羌園地區再度淹水,居民吳先生說,這是今年第四次淹水了。
關於羌園淹水的問題,佳冬鄉公所秘書戴耀昌說,水利署已有規劃七億兩千多萬元的改善工程計畫,包括排水系統的改善、分洪道及抽水站的興建,預計再明年完工,屆時方能徹底改善羌園長久以來逢雨必淹的宿疾。
堤防培厚增高 林邊鄉長:「崩岸」機率不高
另一個居民所關心的問題,就是堤防堅不堅固,河床有沒有疏濬,會不會再「崩岸」。林邊鄉長鄭信政表示,堤防修復的部份都已經完成驗收,也培厚30至50公尺增高1公尺,要再「崩岸」的機會不高。佳冬部份,鄉公所秘書戴耀昌說,堤防都已修復,堤防內外皆用水泥加固,並強調不再作綠美化。
鄭信政說:「目前來講,已經完成了約六到七成。另外還有三到四成,像有些水閘門還要加堅固一點。目前因為工程關係,把部份的沙都往旁邊堆,那銜接的地方,還沒有用太空包或是土石籠之類的把他銜接起來,就變成還有一個缺口,這方面還需要縣府方面多幫忙,把缺口的部份銜接起來。」
上個月經濟部長和水利署長來南下屏東視查時,屏東縣長曹啟鴻當即向經濟部長陳情,說明當時核撥的治水經費僅剩一千多萬,希望經濟部可以再檢討出一億,來協助最後收尾的工作。
鄭信政說:「假如今年不幸又因為那幾個缺口的問題造成災難的話,要怪誰。政府要用甚麼方式,把民眾的信心再建立起來,這很重要。花點錢,把硬體設施做好,堤防做堅固一點,讓民眾有信心,長期住在這邊安居樂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