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孟霖
日前澳洲「雨林資訊中心」(RIC)的創辦人與主持人John Seed應環保團體的邀請來台訪問,走訪了屏東山區與平原等八八風災災區,看到屏東霧台鄉山崩土滑的情景,John Seed感嘆說,他從未看過這等景況,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他更進一步表示,科學家已預告極端氣候將會成為常態,人們應該改變生活已面對未來極端氣候所致的災難常態化,除了重建之外,更要正視氣候變遷與森林砍伐的問題,並教導孩子如何保護大自然,與災難共存。
John Seed因為對於環境保護的傑出貢獻,1995年獲頒「澳洲傑出人士獎」。他的著作與教學專注於「深層生態學」,並在過去25年間在世界各地主持「整體存有議會」(Councils of All Beings),以及重新思考與地球之間關係的工作坊。
「深層生態學」的概念是由John Seed與挪威哲學教授與生態運動者Arne Naess共同建構。主要是深入探討人類與地球生態的關係,如甚麼樣的教育、甚麼形式的宗教是對於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命有益的。
人類沙文主義!?重建工作缺乏「生態」的環節
訪視災區之後,John Seed來到高樹鄉生活重建中心與當地的工作者及居民有場交流。高樹鄉居民黃素鑾以自身的經驗表示,台灣人很勤勞,開墾荒地耕作換取更多的報酬,大型機具進來之後,更是大量的開發河川地,築堤圍河等。但是她認為,開墾這麼多未必能賺錢,生產過量也是一種浪費,但是不去耕種的話,又會被譏為懶惰,這讓她有點矛盾。她更一步地指出當時的氛圍:「不管怎麼辛苦去種田,目的就是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留在家鄉種田。」
黃素鑾說:「災難過後,大家也沒去思考改變生活的方式,還是拼命地想說要趕快重建,趕快恢復生產,整個重建氛圍也都沒有去思索未來該怎樣與災難共同生存。」
高樹鄉位於屏東沖積扇的扇頂,從過去的歷史經驗、聚落的遷移史可知,水患對於高樹鄉而言是個很自然的現象,所以在水患發生後,大部分的居民在清理家園完成後,很快地恢復生活。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總幹事江嘉萍指出,在整個重建過程中,政策並未把生態與自然的部分納入在重建的環節中,「我們都忽略了我們與土地的關係」,從過去的七二水災到前年的八八水災,堤防被沖毀、修復、再沖毀,災害還是不斷地重複發生。
八八災後,人們開始質疑「人定勝天」,但重建工作的思維是否就跳出這樣的窠臼?John Seed在「超越人類中心主義(Beyond Anthropocentrism)」文中寫道:「『人類中心主義』意味著人類沙文主義,是一個類似於性別歧視主義的概念,只是把『男人』換作『人類』,『女人』換作『人類以外的生物』。人類沙文主義將人類是做萬物之靈、所有價值的源頭、衡量所有事物的尺。這些想法深深鑲嵌在我們的文化意識裡頭。」
John Seed:我們所需要的改變並不是對抗輻射線,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
「當人類可以好好檢視這些以人類為中心的自以為是,我們意識中最深層的改變將開始啟動。」John Seed以人類演化歷史觀點,認為這是最晚近的演化篇章,絕種的威脅其實在邀請我們改變與演化。他更進一步指出,我們所需要的改變並不是對抗輻射線,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
「我們必須像山一樣的思考,山應該更了解水災」,我們的思維應該跳脫於眼下,將時間軸的縱深延伸至過去以及未來。「當你的記憶不斷回復,演化與生態的深刻意義內化到你心中,並且取代原有的、過時的人類中心主義,一種對所有生命的認同感會油然而生。」
若John Seed所言為人類演化的必然,浪濤巔的人們將如何選擇。貨幣經濟的行為改變了人類衡量一切價值的標準,工業革命帶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強取豪奪,台灣經濟起飛或許成為一代佳話,或許也成為禍留子孫的伏筆。
日前澳洲「雨林資訊中心」(RIC)的創辦人與主持人John Seed應環保團體的邀請來台訪問,走訪了屏東山區與平原等八八風災災區,看到屏東霧台鄉山崩土滑的情景,John Seed感嘆說,他從未看過這等景況,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他更進一步表示,科學家已預告極端氣候將會成為常態,人們應該改變生活已面對未來極端氣候所致的災難常態化,除了重建之外,更要正視氣候變遷與森林砍伐的問題,並教導孩子如何保護大自然,與災難共存。
八八災後,霧台鄉山河變色,John Seed說,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攝影 李孟霖)
|
「深層生態學」的概念是由John Seed與挪威哲學教授與生態運動者Arne Naess共同建構。主要是深入探討人類與地球生態的關係,如甚麼樣的教育、甚麼形式的宗教是對於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命有益的。
人類沙文主義!?重建工作缺乏「生態」的環節
訪視災區之後,John Seed來到高樹鄉生活重建中心與當地的工作者及居民有場交流。高樹鄉居民黃素鑾以自身的經驗表示,台灣人很勤勞,開墾荒地耕作換取更多的報酬,大型機具進來之後,更是大量的開發河川地,築堤圍河等。但是她認為,開墾這麼多未必能賺錢,生產過量也是一種浪費,但是不去耕種的話,又會被譏為懶惰,這讓她有點矛盾。她更一步地指出當時的氛圍:「不管怎麼辛苦去種田,目的就是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留在家鄉種田。」
黃素鑾說:「災難過後,大家也沒去思考改變生活的方式,還是拼命地想說要趕快重建,趕快恢復生產,整個重建氛圍也都沒有去思索未來該怎樣與災難共同生存。」
高樹鄉位於屏東沖積扇的扇頂,從過去的歷史經驗、聚落的遷移史可知,水患對於高樹鄉而言是個很自然的現象,所以在水患發生後,大部分的居民在清理家園完成後,很快地恢復生活。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總幹事江嘉萍指出,在整個重建過程中,政策並未把生態與自然的部分納入在重建的環節中,「我們都忽略了我們與土地的關係」,從過去的七二水災到前年的八八水災,堤防被沖毀、修復、再沖毀,災害還是不斷地重複發生。
八八災後,人們開始質疑「人定勝天」,但重建工作的思維是否就跳出這樣的窠臼?John Seed在「超越人類中心主義(Beyond Anthropocentrism)」文中寫道:「『人類中心主義』意味著人類沙文主義,是一個類似於性別歧視主義的概念,只是把『男人』換作『人類』,『女人』換作『人類以外的生物』。人類沙文主義將人類是做萬物之靈、所有價值的源頭、衡量所有事物的尺。這些想法深深鑲嵌在我們的文化意識裡頭。」
John Seed造訪高樹鄉生活重建中心,與民眾交流(攝影 李孟霖) |
John Seed:我們所需要的改變並不是對抗輻射線,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
「當人類可以好好檢視這些以人類為中心的自以為是,我們意識中最深層的改變將開始啟動。」John Seed以人類演化歷史觀點,認為這是最晚近的演化篇章,絕種的威脅其實在邀請我們改變與演化。他更進一步指出,我們所需要的改變並不是對抗輻射線,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
「我們必須像山一樣的思考,山應該更了解水災」,我們的思維應該跳脫於眼下,將時間軸的縱深延伸至過去以及未來。「當你的記憶不斷回復,演化與生態的深刻意義內化到你心中,並且取代原有的、過時的人類中心主義,一種對所有生命的認同感會油然而生。」
若John Seed所言為人類演化的必然,浪濤巔的人們將如何選擇。貨幣經濟的行為改變了人類衡量一切價值的標準,工業革命帶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強取豪奪,台灣經濟起飛或許成為一代佳話,或許也成為禍留子孫的伏筆。
澳洲「雨林資訊中心」(RIC)的創辦人與主持人John Seed(攝影 李孟霖)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