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生活重建中心揭牌 伊甸基金會默默耕耘


文/李孟霖

枋寮生活重建中心27日正式揭牌,這是八八風災內政部在全省災區成立的第26個生活重建中心。為了讓生活重建進度較有效率與效能,內政部採滾動式且分階段的辦理,第一階段有20處,第二階段有6處。枋寮生活重建中心是全省最後一個成立,由伊甸基金會得標。

內政部中部辦公室翁專員表示,除第一階段後仍有餘綽之外,主要還是考量不同階段的重建需求,並隨時符合在地的重建狀況,如枋寮地區本屬佳冬生活重建中心的轄區,但屏東縣政府評估認為該地區有單獨設立生活重建中心之必要,經提報後核准,並由伊甸基金會標得該生活重建中心的經營。

屏東縣社會處重建組社工督導黃韋仁說,伊甸基金會自災後就進駐災區協重建工作,但生活重建中心第一階段招標時,因備審文件不齊,無法標得生活重建中心,但伊甸仍然繼續在地的工作,所幸第二階段順利得標。

伊甸基金會於莫拉克風災後,應屏東縣社會處之請,於98年9月7日進駐屏東加祿堂營區的安置站展開災民服務,撤站後仍持續駐點佳冬枋寮一帶,在無政府部門奧援之下,結合在地的教會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枋佳雙福資源平台」,每個月定期召開會議,分享及討論地方的災後工作。去年3月,伊甸基金會在鄉寮鄉大庄社區發展協會的幫助下,在大庄村設立了駐點辦公室,服務大庄、新龍偏僻兩村的居民。

最讓居民印象深刻的,就是九一九當晚,新龍村大陳一帶有許多住在低矮平房的長者,眼看水勢越來越高,心中焦急,而第一個出現協助他們撤退的身影,就是伊甸的工作人員,居民說:「現在看橘子色的衣服(伊甸的制服),就很安心。」

衛理公會佳冬工作站的蔡偉文牧師談到這段時間與伊甸基金會同工的感想,讓他十分感動的是,這幾個擁有高學歷的年輕人,甘願放棄在大城市比較有發展的機會,來到這窮鄉僻壤委身,一個主任與兩個社工,三個人就走遍佳冬與枋寮,在烈日之下,在沒有冷氣的辦公室辦公,讓他十分感佩。

伊甸的社工員盛懿表示,重建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在於「物資分配」的問題,縱然事前已經做過需求調查,但發送中仍常會接受居民的抱怨與比較,其中需要相當多的智慧來面對,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不少。

枋寮鄉長陳訓宗(攝影/李孟霖)
枋寮鄉長陳訓宗在致詞時表達對伊甸基金會這一年來的感謝及「歉意」,他說:「伊甸在服務的過程中,相信一定的遭遇我們居民到很多不必要的指責以及困擾,在這裡先跟你們說抱歉。但還是以災民為先,很多事情也是要吞忍…」

在社區媽媽們熱鬧的表演及教會的詩歌中,完成了枋寮重建中心的揭牌,象徵重建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聽著擔任主持的社工員,從初到時不輪轉的台語變成道地的口音,看著他們與村民們彼此寒暄的身影,這一切背後的的辛苦,便由一淺微笑輕輕地帶過。

大庄社區的媽媽的勁歌熱舞(攝影/李孟霖)
佳冬長老教會獻詩「我來祝福妳」,與會來賓、民眾彼此祝福擁抱,讓現場氣氛溫馨熱鬧。(攝影/李孟霖)
大庄社區發展協會無償借用辦公室(攝影/李孟霖)

枋寮重建中心揭牌典禮(攝影/李孟霖)

留言